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老熟妇,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丰满五十六十老熟女hd,18禁无码永久免费无限制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答復

    1. 【頒布時間】2020-8-11
    2. 【標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答復
    3. 【發(fā)文號】法發(fā)〔2020〕29號
    4. 【失效時間】
    5. 【頒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6. 【法規(guī)來源】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0/10/id/5530961.shtml

    7. 【法規(guī)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答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答復


      法發(fā)〔2020〕29號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印發(fā)《〈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答復》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司法廳(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生產(chǎn)建設兵團分院、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司法局:

      為進一步規(guī)范人民陪審員工作,現(xiàn)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答復》印發(fā)你們,請結(jié)合實際認真貫徹執(zhí)行。在執(zhí)行中有何問題和建議,請及時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

      2020年8月1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答復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以下簡稱《人民陪審員法》)及配套規(guī)范性文件實施過程中,部分地方就有關問題進行請示,經(jīng)研究,現(xiàn)答復如下: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法院如何選任人民陪審員?

      答:沒有對應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兵團基層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的名額由兵團分院確定,經(jīng)公示后確定的人民陪審員人選,由基層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兵團分院任命。在未設立墾區(qū)司法局的墾區(qū),可以由師(市)司法局會同墾區(qū)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組織開展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

      2.《人民陪審員法》第六條第一項所指的監(jiān)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是否包括行政編制外人員?

      答:上述工作人員包括占用行政編制和行政編制外的所有工作人員。

      3.鄉(xiāng)鎮(zhèn)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的成員能否擔任人民陪審員?

      答:符合擔任人民陪審員條件的鄉(xiāng)鎮(zhèn)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不是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可以擔任人民陪審員,法律另有禁止性規(guī)定的除外。

      4.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工作人員能否擔任人民陪審員?

      答: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工作人員,符合擔任人民陪審員條件的,可以擔任人民陪審員,法律另有禁止性規(guī)定的除外。

      5.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法官、檢察官,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其他工作人員,監(jiān)察委員會、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離任后能否擔任人民陪審員?

      答:(1)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監(jiān)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離任后,符合擔任人民陪審員條件的,可以擔任人民陪審員。上述人員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比例應當與其他人員的比例適當平衡。

     。2)法官、檢察官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后二年內(nèi),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3)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后,曾在基層人民法院工作的,不得在原任職的基層人民法院擔任人民陪審員;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后,曾在基層人民檢察院工作的,不得在與原任職的基層人民檢察院同級、同轄區(qū)的人民法院擔任人民陪審員。

     。4)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后,擔任人民陪審員的,不得參與原任職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后,擔任人民陪審員的,不得參與原任職人民檢察院同級、同轄區(qū)的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

      6.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員能否擔任人民陪審員?

      答: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員不能擔任人民陪審員。

      7.被納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的公民能否擔任人民陪審員?

      答:公民被納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期間,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人民法院撤銷或者刪除失信信息后,公民符合法定條件的,可以擔任人民陪審員。

      8.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不得超過兩次,是否包括《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前以及在不同人民法院任職的情形?

      答: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總共不得超過兩次,包括《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前任命以及在不同人民法院任職的情形。

      9.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否可以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

      答: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依據(jù)《人民陪審員法》相關規(guī)定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

      10.人民法院可否吸收人民陪審員參加減刑、假釋案件的審理?

      答:人民法院可以結(jié)合案件情況,吸收人民陪審員參加減刑、假釋案件審理,但不需要開庭審理的除外。

      11.人民陪審員是否可以參加案件執(zhí)行工作?

      答:根據(jù)《人民陪審員法》,人民陪審員參加第一審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審判。人民法院不得安排人民陪審員參加案件執(zhí)行工作。

      12.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案件審判需要,從人民陪審員名單中隨機抽取一定數(shù)量的候補人民陪審員,并確定遞補順序,一并告知當事人。如果原定人民陪審員因故無法到庭,由候補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是否需要就變更合議庭成員另行告知雙方當事人?候補人民陪審員的遞補順序,應如何確定?

      答:人民法院已一并告知候補人民陪審員名單的,如變更由候補人民陪審員參加庭審的,無需另行告知當事人。確定候補人民陪審員的遞補順序,可按照姓氏筆畫排序等方式確定。

      13.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七人合議庭開庭前和評議時,應當制作事實認定問題清單。審判實踐中,如何制作事實認定問題清單?

      答:事實認定問題清單應當立足全部案件事實,重點針對案件難點和爭議的焦點內(nèi)容。刑事案件中,可以以犯罪構(gòu)成要件事實為基礎,主要包括構(gòu)成犯罪的事實、不構(gòu)成犯罪的事實,以及有關量刑情節(jié)的事實等。民事案件中,可以根據(jù)不同類型糾紛的請求權規(guī)范基礎,歸納出當事人爭議的要件事實。行政案件中,主要包括審查行政行為合法性所必須具備的事實。

      14.合議庭評議案件時,人民陪審員和法官可否分組分別進行評議、表決?

      答:合議庭評議案件時,人民陪審員和法官應當共同評議、表決,不得分組進行。

      15.案件審結(jié)后,人民法院將裁判文書副本送交參加該案審判的人民陪審員時,能否要求人民陪審員在送達回證上簽字?

      答:人民陪審員不是受送達對象,不能要求人民陪審員在送達回證上簽字。人民法院將裁判文書副本送交人民陪審員時,可以以適當方式請人民陪審員簽收后存檔。

      16.如何把握人民陪審員年度參審數(shù)上限一般不超過30件的要求?對于人民陪審員參與審理批量系列案件的,如何計算案件數(shù)量?

      答:個別案件量大的人民法院可以結(jié)合本院實際情況,提出參審數(shù)上限在30件以上設置的意見,層報高級人民法院備案后實施。高級人民法院應統(tǒng)籌轄區(qū)整體情況從嚴把握。

      人民陪審員參加審理批量系列案件的,可以按一定比例折算案件數(shù)以核定是否超出參審數(shù)上限。具體折算比例,由高級人民法院確定。

      17.對于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數(shù)占第一審案件數(shù)的比例即陪審率,是否可以設定考核指標?

      答:《人民陪審員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guī)定了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范圍和年度參審數(shù)上限,要嚴格執(zhí)行相關規(guī)定。人民法院不得對第一審案件總體陪審率設定考核指標,但要對第一審案件總體陪審率、人民陪審員參加七人合議庭等情況進行統(tǒng)計監(jiān)測。

      18.人民陪審員是否適用法官法中法官任職回避的規(guī)定?

      答:人民陪審員適用民事、刑事、行政訴訟法中訴訟回避的規(guī)定,不適用法官法中法官任職回避的規(guī)定。

      19.人民陪審員在參加庭審等履職過程中,著裝有何要求?

      答:人民陪審員在參加庭審等履職過程中,著裝應當端莊、得體,但不得配發(fā)、穿著統(tǒng)一制服。


    ====================================
    免責聲明:
    本站(law-lib.com)法規(guī)文件均轉(zhuǎn)載自:
    政府網(wǎng)、政報、媒體等公開出版物
    對本文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
    請核對正式出版物、原件和來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聯(lián)系
    ====================================

    中央頒布單位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