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老熟妇,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丰满五十六十老熟女hd,18禁无码永久免费无限制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從美國移民局看美國移民法中的人權問題

    [ 虛風子 ]——(2002-4-2) / 已閱32108次

    從美國移民局看美國移民法中的人權問題

    虛風子

    今年三月十一日,正值美國"九一一"慘劇半年紀念之日,
    佛羅里達一所飛行學校收到并公布了美國移民局寄往該
    校的兩封公函。這兩封信是移民局對這所學校兩名前留
    學生申請學生簽證的批準函。而這兩名學生正是在六個月
    前劫持客機并撞毀世貿大廈、后被聯(lián)邦調查局通輯的"恐怖
    分子"。消息傳出,美國朝野震動。布什總統(tǒng)更是勃然大怒,
    責令嚴查移民局。給已死之敵頒發(fā)簽證當然是個大笑話,
    它暴露了美國移民局官僚、無能的積習垢病。
    移民局這一失手自然絕非偶然,諸如此類錯寄、緩寄、誤
    寄、甚至漏寄重要移民文件的現(xiàn)象,在移民局是司空見慣
    的。同移民局打過交道的人大概也都有同感。只不過因為
    受害者是移民,所以不為美國國人所關注重視罷了。不過美
    國人對這次錯投事件表現(xiàn)雖然出了極大的震驚與憤怒,
    但絕大多數(shù)卻仍然對美國移民局許多更為嚴重的丑行一無
    所知。他們不知道移民局錯投的并不僅僅的是公函,而是
    進入大獄的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
    據(jù)美國人權組織"人權了望"在2000年底公布的材料透露,美
    國移民局近年來囚禁移民人數(shù)不斷上升。至2000年,每天平
    均被關押拘禁的移民多達兩萬人(95年平均每天拘禁移民
    的人數(shù)僅為6,700人),其中約有數(shù)千名為孤單兒童。許多移
    民的入獄都沒有經過任何正常的司法程序,關押條件有的
    極為惡劣,移民局工作人員虐待移民、侵犯人權甚至導致移
    民自殺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
    一位逃難來到美國的伊拉克難民的故事反映了一般難
    民在美國移民局的經歷。據(jù)美國Newsday2001年6月3日的報
    導,這位21歲的青年名叫Al-Torfi來自伊拉克南部。他在父親
    與兩個兄弟被政府殺害后逃離的家鄉(xiāng),先是逃到北方,后通
    過一個走私犯的幫助進入了土爾其。他從依斯坦布爾飛至巴
    賽羅那,然后又從西班牙飛到紐約,前后碾轉了十八個月。
    在飛機著陸的那一時刻,他回憶說,"我非常非常高興。我
    覺得我終于到達了一個安全的地方。"然而他一下進入肯
    尼迪機場,就被移民局的人關押了起來。因為他沒有合法的
    美國簽證。他先同另一個申請政治避難的人銬在一起,然后
    被警員運到紐約150大道一個由舊庫房改成的監(jiān)獄。那監(jiān)
    獄里拘禁著同來自世界許多國家的200多名移民。在那里他
    被雙手銬在腰間,全身剝光然后穿上桔紅螢光的獄服,腿
    上噴寫"INS"(移民歸化局)。他在那里一關就是四個月。
    Al-Torfi其實還算是幸運的。因為他畢竟還同其他移民同在
    一"大熔爐"里。許多州的移民局由于自身的監(jiān)獄空間有限,
    就租用了許多州或市鎮(zhèn)監(jiān)獄。據(jù)"人權了望"組織統(tǒng)計美
    國有60%以上的移民都被囚禁在地方監(jiān)獄中。有的州甚至因
    為租金收入甚豐而免了了州稅。許多移民,特別是申請政治
    避難的移民,沒有任何犯罪行為,屬于"行政拘留",卻同刑事
    犯罪分子關在了一起。由于語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不
    同,這些無辜逃難的移民在美國遭受即使留在他們本國也
    不一定會遭受到的牢獄之苦。說Al-Torfi所以幸運還因為他只

    總共5頁  1 [2] [3] [4] [5]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